分析仪器

综述

  • 基于微纳技术的铂类药物检测研究进展

    杨雨倩;黄小凤;青琳森;梁健;谢静;

    高效、准确、低消耗地检测铂类药物对于癌症治疗和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随着材料科学、电化学和微型化技术的发展,微流控技术和纳米材料在铂类药物检测中的新应用逐渐增加。不少研究者们通过对微流控技术和纳米材料的合理应用,设计出了多种技术方法用于铂类药物的检测当中。与传统的铂类药物检测技术相比之下,微纳技术优势突出,具有高通量、髙精准度、低消耗等优点。本文对微纳技术检测铂类药物的应用进行了全面综述,以期为铂类药物的检测提供研究思路,促进微纳技术在铂类药物检测中的发展,提高对癌症的治疗和控制能力。

    2025年01期 No.258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4K]

仪器研制与改进

  • 二维全谱光谱仪面阵CCD信号采集系统的研制

    彭博浩;陈吉文;

    针对二维全谱光谱仪面阵CCD信号采集系统的研制进行了研究,旨在提升光谱仪的性能,满足高分辨率、宽谱线范围、高速上传、高灵敏度及高稳定性驱动等多方面需求。该系统的高稳定性多电压供电设计降低了电源系统噪声对CCD输出信号的影响,通过采用高精度低噪声LDO,极大降低了电源纹波,使电压实际输出值与设计值偏差在1.5%以内。为提高模拟信号处理的灵敏度,与常见的相关双采样A/D芯片方案不同,本设计采用了基线调整电路与可控积分放大电路组合的模式,结合16位A/D芯片使得对信号的处理更为灵活可控。结合前置光路后进行性能测试,其中的波长示值误差的最大误差为0.022nm,相关波长重复性最大误差为0.005nm,重复性检定中的RSD最大值为Ni元素的1.0757%,稳定性测试中的RSD最大值为Ba元素的1.0086%。在接入光谱仪后,整体系统达到了A级光谱仪的标准。

    2025年01期 No.258 9-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9K]
  • 一种新型热重分析仪尾气缓冲及净化装置的开发与应用

    韩海云;象丽丽;孙玲;郭家铖;李小宇;陈东英;

    为改善热重分析过程中室内外气流扰动影响,同时降低样品热挥发或热分解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本研究设计了一种集尾气缓冲与净化于一体的新型装置。在基线采集过程中通过开关实验室门产生扰动来考察尾气缓冲效果,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净化装置安装前后尾气中的有机物来考察净化效率。结果显示,应用本装置后开关门产生的扰动不会引起基线异常波动,有效提升热重分析仪抗气流干扰能力;同时极大地减少了尾气中有毒有害化合物的排放,从而降低了对实验室检测人员以及大气环境的暴露风险。

    2025年01期 No.258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9K]

仪器应用

  • 微波消解-ICP-OES法测定塑料输液容器中13种元素杂质

    罗洁;刘园园;颜敏;艾俊涛;刘磅;刘雁鸣;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准确、灵敏度高的能同时测定塑料输液容器中等13种元素杂质含量的分析方法,为塑料输液容器中元素杂质进行有效控制及安全性能评价提供技术支撑。方法:样品选择6mL硝酸+2mL过氧化氢体系微波消解,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测定消解液中13种元素杂质浓度。结果:13种元素杂质在相应的测定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为0.99932~0.99995;回收率为75.39%~124.74%,RSD为0.66%~7.20%;方法检出限为0.02μg/g~4.03μg/g。经检测,20批样品,均未检出Mo、Sn元素;V、Co、Ni、Cu、Cd、Pb元素的含量很低,结果为未检出或低于定量限居多;Cr和Ba元素均有检出,Ti元素含量较高。Mg、Al两种元素含量最高。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可用于同时测定塑料输液容器中Al等13种元素杂质含量。

    2025年01期 No.258 20-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0K]
  • 电位滴定法测定碳酸亚乙烯酯反应液中游离三乙胺的含量

    王艳;赵磊;徐婷;岳涛;

    建立了电位滴定法测定碳酸亚乙烯酯(VC)反应液中游离三乙胺含量的方法,为工艺路线优化提供数据支撑。该方法以乙酸为溶剂,用高氯酸标准溶液滴定三乙胺,用pH电极指示终点。结果表明:三乙胺盐酸盐与其他有机组分不干扰游离三乙胺的测定;样品测定重复性的RSD(n=7)小于1%;样品加标回收率范围为99.23%~100.52%。方法准确度高,操作简单,检测速度快,可有效监控碳酸亚乙烯酯的反应进程。

    2025年01期 No.258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9K]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Tarkall-C合金铸铁中硼元素

    常守勤;殷海艳;陈怡璇;丁栋;

    通过优选适宜的仪器测定参数、分析谱线和基体校正,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Tarkall-C合金铸铁中硼元素含量的分析方法。精密度试验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3.6%,加标回收率在98.0%~107.8%之间,并与光度法进行了比对,两种方法的测定值吻合度较好。

    2025年01期 No.258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7K]
  • 气相色谱-真空紫外光谱法分析柴油中芳烃含量

    仵春祺;陈实春;王江;张江锋;李晓威;

    对柴油的分析标准进行了比较,重点介绍了使用气相色谱真空紫外吸收光谱(VUV)检测器的气相色谱分析柴油中芳烃含量的方法,确定了仪器参数,柴油样品中总芳烃、单环芳烃、双环芳烃、多环芳烃含量重复性偏差不大于1.00%。说明气相色谱法可以满足柴油中芳烃含量的分析要求。

    2025年01期 No.258 3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1K]
  • 激光-硫比值分析仪在硫磺回收装置中的应用

    李作亮;

    克劳斯(Claus)硫磺回收技术需要严格控制配风比使含H2S的酸性气在燃烧炉内与空气进行不完全燃烧,生成的SO2量和未反应的H2S在催化剂的条件下进行反应,生成气态硫和水,而硫比值分析仪在此过程中起着监测H2S和SO2浓度,与DCS、空气进气阀联合实现闭环反馈控制的作用。传统硫比值分析仪存在运行不稳定、维护频次高、价格昂贵等缺点,针对传统硫比值分析仪的缺点提出了新的设计方案,该设计方案采用2台原位安装的激光分析仪,分别测量H2S和SO2浓度后在DCS做比值计算参与控制,该方案非常好的克服了传统硫比值分析仪的各类缺点,实现更好的流程控制,保证装置稳定运行的同时提高了硫磺的回收率。

    2025年01期 No.258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5K]
  • 采用气相色谱“阀切换、反吹”技术分析粗煤气

    孙建恒;苗凤媛;赵艳慧;魏金刚;刘昌盛;

    建立了一种三阀五柱、双TCD检测器系统双通道同时分析粗煤气的方法。该方法主要利用阀切换和柱反吹技术,使预柱中的待测组分进入到分析柱,可有效避免色谱柱污染,提高分析效率,并通过校正面积归一化百分比的方法运算各组分含量。经验证该方法操作方便,快速准确,各组分RSD均小于6%,重复性较好。

    2025年01期 No.258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9K]

研究与讨论

  • 微透析样品中芍药苷LC-MS/MS分析除盐方法研究

    严爱娟;杨颖欣;黄琴伟;周玉波;胡英;

    目的:建立微透析技术结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技术分析时透析液中无机盐的去除方法。方法:以芍药苷为目标成分,采用LC-MS/MS技术以栀子苷为内标物对透析液除盐前后方法专属性、基质效应、线性范围、稳定性、精密度与准确度进行考察。结果:透析液除盐后基质效应显著降低,样品稳定性、方法日间精密度与回收率显著提高。结论:经方法学验证,本研究所建立的微透析样品除盐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LC-MS/MS进样分析。

    2025年01期 No.258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9K]
  • 地方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优化路径研究——以湖南省科研设施与科研仪器开放共享服务平台为例

    鞠邦青;曾德超;龙琦桢;

    大型科研仪器设备是促进技术创新的核心科技资源,随着科研投入的增加,出现了重复购置、单位化和闲置浪费等问题,需要加快推进科研设施与仪器实现资源共享。本文以湖南省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服务平台为例,利用比较分析法和数据可视化法,对平台中3540条仪器数据及14329条仪器服务开机时数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地方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在政策落实、共享意识、资源分布、仪器来源方面存在一定问题,提出“强政策”、“重服务”、“融区域”以及“重研发”的建议,以期推动湖南省科研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综合利用,促进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2025年01期 No.258 53-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7K]
  • 制氢转化气蒸汽发生器积垢物分析

    尉琳琳;陈静允;蒋复国;

    转化气蒸汽发生器是制氢装置中关键设备之一,该设备的泄漏或故障影响到装置及下游装置的正常运行。本研究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X射线粉末衍射(XRD)等分析技术,对停工检修期间设备内部及外部可见积垢物质进行了取样及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管束出口处垢样主要由Fe_3O_4、Na_3PO_4、Na Fe PO_4、Na PO_3、Al_2Ti_7O_(15)和Na_7Fe_4(P_2O_7)PO_4等组成,而排污口垢样主要由Fe_3O_4、Fe_3PO_7、Al(PO_4)_3和Na Al Si O_4等组成,法兰处垢样主要由Na_2CO_3、KNa CO_3和KNa Fe(Si_4O_(10))等组成。分析结果揭示了积垢的化学组成,可为分析转化气蒸汽发生器泄漏原因提供依据,为设备维修及长周期运行提供数据支持。

    2025年01期 No.258 6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4K]
  • 固体核磁共振交叉极化实验中形状脉冲的选择与使用

    徐凌云;董洪春;舒婕;史琪;梅啸;

    固体核磁共振交叉极化技术(CP)在固体材料的检测与研究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工作以金刚烷和L-丙氨酸作为模型样品,对CP实验中,不同CP形状脉冲、MAS转速和CP功率条件进行了对比研究,探讨并总结各种CP形状脉冲所适用的实验条件及样品体系特征,为测试人员恰当地使用交叉极化技术提供参考方案。

    2025年01期 No.258 6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7K]
  • 不导电膜层材料截面扫描电镜分析制样方法探讨

    黄艳萍;刘毅;田茜茜;

    对于导电导热性差的膜层,利用扫描电镜获取其截面微观形貌时,样品制备过程直接影响形貌图像的质量。本研究根据膜层厚度及物理特性提出了不同的制样方法,对于微米级厚度膜层,可采用脆断、机械打磨抛光等方式取样,喷镀导电膜一般无特殊要求;对于纳米级厚度膜层,一般采用脆断方式取样。另外,导电处理喷镀的靶材、设备及喷镀时间等因素均会对形貌图像产生较大影响。

    2025年01期 No.258 7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7K]
  • 聚丙烯质量流动速率测试程序的优化

    张强;李鑫;张仲明;张锋锋;石正宝;刘英;李强;李庆毅;卿立松;

    通过对仪器预热稳定时间、氮气吹扫、抗氧剂配方、测试位置、口模清洁度这些影响不同聚丙烯质量流动速率(MFR)的因素进行测试试验分析,得到了聚丙烯MFR最佳的测试方法,规范了测试的操作过程,保证了聚丙烯MFR测试的准确度与精确度。

    2025年01期 No.258 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5K]
  • 基于电晕放电电离MEMS离子迁移谱的SF_6泄漏高灵敏探测技术研究

    韩彦微;张永挺;刘振华;刘宏;

    电力设备中SF_6泄漏早期检测预警在设备运行安全和全球温室效应控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电晕放电电离的MEMS离子迁移谱传感方法,获取了不同分离电压(DV)下的SF_6特征谱图,考察了MEMS离子迁移谱对SF_6的浓度响应特性、检测限、动态响应特性和长时间工作稳定性,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电晕放电电离放电参数对检测性能影响研究。测试结果表明,当DV=1400V时SF_6的特征谱图峰位置为7.74V,浓度响应符合幂函数曲线,拟合优度R~2=0.99994,检测灵敏度达到0.01μL/L,响应时间仅需0.27s,5日信号波动小于2.76%。

    2025年01期 No.258 8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4K]
  • 一种液体微纳流量计直接动态校准方法的研究

    孙元社;龙翔;赵海青;杨三东;张聪;李彤;

    超微小液体流量的测量,以及液体微纳流量计的准确度直接校准一直是个技术难题。本研究采用百万分之一精密电子天平,基于液体通过微米毛细管输出的极微小液滴质量,对超微小液体流量计进行直接动态校准。结果显示,采用微纳输液泵和超高精度精密电子天平等搭建的微纳升液体流量计校准装置,可以实现极其微小液体流量计(或流量传感器)的直接校准,方法简单、快速、精密度高。

    2025年01期 No.258 8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8K]
  • 基于自适应曝光时间序列的谱图校正算法

    王楗;关丛荣;陈吉文;

    针对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中阶梯光栅光谱仪数据采集过程中,单一固定曝光时间带来的信息丢失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自适应曝光时间序列的谱图校正算法。通过使用评估曝光时间采集一帧谱图数据,自适应计算每条特征谱线的理想曝光时间,建立理想曝光时间序列并进行优化。利用优化后的曝光时间序列采集多帧谱图,基于校正算法进行线性校正并归一化为c/s(每秒ADU)进行后续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算法校正后的Zn、Mn、Cr、Ba元素谱线的二维谱图无过曝现象,成像形状更为合理,谱图信噪比均有所提升,校正后的Zn、Ni、Mn、Cr元素特征谱线强度建立的标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R~2均高于0.999,与校正前相比有显著提升。

    2025年01期 No.258 9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1K]

经验交流

  • 透射电镜组织和细胞样品准备注意事项

    杨慧;孙竹林;金良韵;陈大兴;曹海勇;

    透射电子显微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是临床医学病理诊断和科研生物样品超微结构观察的重要工具。制备符合电镜观察要求的高质量样品是电镜观察的前提,本文对实验动物和细胞样品取材和固定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和要求进行了讨论和总结,以期为准备做电镜观察的研究者做参考。

    2025年01期 No.258 98-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6K]

仪器使用与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