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仪器

  • 光纤在分析技术中的应用和进展

    范世福;

    本文综述光学纤维在分析技术中的应用和发展,分析了光纤在分析化学和过程控制领域应用的优缺点,列举了若干成功的应用实例.介绍了分析用光纤的重要进展.

    1991年02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1K]
  • 会议延期通知

    <正> "第三届全国FIA学术报告会暨分析仪器展览会"延期至1991年9月1日报到,9月2~6日开会,地点仍为北京,征稿截止日期顺延.

    1991年02期 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 光纤技术在分析仪器中的应用

    唐登志;董慧茹;

    近年来,光纤技术己渗入分析化学领域,研制出各种基于光纤的化学传感器和分析仪器.本文评述了光导纤维化学传感器(FOCS)和光纤分析仪器的进展与应用,包括:(1)用于多组分同时测定和远距离现场监测的各种新型光导纤维化学传感器;(2)光导纤维化学传感器的试剂固定方法;(3)各种光纤分析仪器,如光纤探头式比色计、光纤双波长光度滴定仪、光纤双光束分光光度计、光纤纸带分忻仪、光纤原子吸收光谱仪等,并讨论了它们的主要性能及应用.

    1991年02期 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6K]
  • 四极滤质器中接受相图的变换

    张海波;

    本文采用离子运动方程解的一般形式来分析四极滤质器中接受相图的变换,得到边缘场和直流延迟装置对接受相图的变换规律.

    1991年02期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 气相色谱背压稳压阀升压进样

    朱道乾;王清海;周良模;

    背压稳压阀升压进样是在样品气体压力等于柱前压力的条件下进样.这种进样技术能消除进样信号,有利于提高分析速度;能使用小的进样体积,得到大的检测信号;能充分发挥色谱柱的分离效能,采用较短的柱,适合于气体微量分析与在线分析.

    1991年02期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 ASES/MS的质谱检索系统

    朱大模;刘人余;许崇德;佘建文;杨伯宇;卢佩章;

    与国际同类工作比较,ASES/MS的质谱检索系统有两个特点:一是系统所依存的质谱数据库有更高的科学质量,在建库过程中,我们修改和抛弃了广泛流传于国际质谱数据资料中的约2000个化合物的错误质谱;二是采用独立发展的正反检结合型原理检索策略,较好地克服了国际上的单纯正检索或单纯反检索原理系统的缺陷,集中了两者的优点.

    1991年02期 19-2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K]
  • 微机数值差分法产生导数光谱

    刘布鸣;滕忠;蒋瑾华;

    本文采用数值差分法计算产生各阶导数光谱值.将零价光谱值输入微机做程序运算,并利用微机的绘图功能绘制出导数光谱图,脱机获取各阶导数光谱.

    1991年02期 22-2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 在线原子吸收数据库应用系统

    郑平;徐子刚;

    用IBM PC/XT机加上相应的接口电路与日立180—5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相连建立了在线原子吸收数据库,用于对多元素分析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统计和分类.所有软件均用汇编语言、BASIC语言和DBASE语言编写.软件可分为三大部分:数据测量、数据转换、分析程序.将此数据库系统用于人发中多种微量元素的测定,可将仪器测得数据直接转换为发样中的元素含量,并可按不同要求进行分类、统计、查找,使测试和统计统一了起来.

    1991年02期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 微机控制电流扫描极谱仪的研制

    李培标;余拔章;赵藻藩;

    本文介绍了DSJP-I电流扫描极谱仪控制软件的设计和结构,增加了联机和脱机操作功能.联机操作时,软件可以控制扫描电流、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结果输出等.通过液/液界面上TBA~+离子迁移和邻菲啰啉质子化迁移,检验了仪器的性能,取得了良好的结果.利用软件方式可以大大简化对IR降的补偿.

    1991年02期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 多维分离-多维检测毛细管气相色谱系统

    贾崇荣;俞惟乐;

    本文讨论了多维色谱方法中的若干技术问题,介绍了作者建立的多维分离-多维检测毛细管气相色谱系统.通过应用实例,证明了这种技术的潜在分析能力.

    1991年02期 32-3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 多扫描电位溶出分析软件的开发

    许荣达;黄忻;杨孙楷;

    <正> 国内微机化电位溶出分析仪的研制已有不少报道,但功能强的尚不多见.本文在自制EA-1型微机化电化学分析仪的硬件基础上,开发了功能强,使用灵活,操作简便的多扫描电位溶出分析(MPSA)软件,并初步应用于碳纤维微电极的研究,有关这方面的工作尚未见报道.MPSA的原理是利用被分析物质在工作电极表面反复沉积——溶出来大大增强响应信号.研究结果表明,在MPSA中微电极比宏电极优越.

    1991年02期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 水中痕量联氨分析仪

    喻建沅;杨梅英;周慧民;夏振雷;余瑞宝;

    本文介绍SJC-7830型联氨分析仪的工作原理、仪器结构及电路,讨论了影响仪器性能的有关因素.仪器在发电厂与常规分析方法作了现场比测,取得了满意结果.

    1991年02期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 夹套式液相色谱柱的研制

    于长湖;陈文琳;

    <正> 高效液相色谱柱自七十年代初问世以来,已有近二十年的历史.柱填充剂的质量已比较稳定,填装方法也日臻完善,柱管尺寸变化不大,唯有柱接头结构改变较大.一些死体积大结构较复杂的柱接头已被进出口结构相同死体积小的柱接头所代替.柱接头的结构趋向通用化,规格化.近几年国外又出现一种夹套式液相色谱柱(cartridge column),在保证柱

    1991年02期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一种简便的无间隙传动装置

    陈模;

    介绍了一种变圆周运动为直线位移的无间隙机械传动装置,在提高仪器分析精密度,简化结构和加工,缩小体积,降低成本等方面有一定优越性.介绍了这种装置的简单结构,传动原理及应用时的设计计算方法.

    1991年02期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 胶束动电毛细管色谱:一种新的分离技术

    李志良;林润国;林辉概;钱锋;石乐明;

    胶束动电毛细管色谱(MECC)是问世不久的色谱分离新技术,本文介绍MECC的原理及实验装置,综述有关研究与应用情况.

    1991年02期 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 等离子体质谱法在地矿分析中的应用

    孟宪厚;

    本文简述了等离子体质谱的特点,该法能同时进行多元素测定,既能测定常量元素,又能测定痕量杂质,被测元素浓度相差8个数量级仍能获得理想结果.用于半定量分析,1~2分钟可完成75种元素的快速扫描,对PPb量级的杂质,固体试样分析误差<50%,液体试样<20%.定量分析采用同位素稀释或外标准加入,可准确测定10~(12)g/g的杂质元素.以实例介绍了该法在地质材料、矿物、土壤、煤炭及环境试样由的应用情况.

    1991年02期 5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K]
  • “第三届仪器仪表及自控系统在节能中的应用交流会”征文

    <正>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节能应用技术中心拟于1991年第四季度在北京召开"第三届仪器仪表及自控系统在节能中的应用交流会".会议主题是:介绍国外先进的节能仪表;研究90年代重点行业对节能仪表的需求及发展节能仪表的政策措施;大力推广应用已成熟的电子技术,利用自动化控制技术实现工业生产过程的节能控制.

    1991年02期 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 高效液相色谱柱的化学损害及维护方法

    周天泽;

    本文讨论了高放液相鱼谱法中色谱柱化学损害所引起的柱压升高、保留时间改变,样品损失、峰形畸变等.介绍了产生化学损害的原因及消除干扰的方法.

    1991年02期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 热水解离子色谱法测定血液中的氟、氯、氮和硫

    王芳;周丽沂;

    本文研究了热水解离子色谱法连续测定全血样品中的氟、氯、氮和硫.利用自行设计组装的热水解装置,在炉温为850℃,水温为70℃,载气流量为500mL/min的条件下,取500微升血样于75mm的瓷舟中,热解18分钟,利用热解产物可同时测定以上四种元素.方法重现性好,F~-、Cl~-、NO_3~-和SO_4~(2-)测定精密度分别是1.8%、11.2%、2.1%、3.2%.

    1991年02期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 Ruland法测定合成分子筛结晶度

    储刚;沈春玉;

    本文介绍Ruland方法测量分子筛绝对结晶度的原理和实验结果.这种方法考虑了热振动引起的散射扩散和物质结晶部分晶格的不完善性,并利用标准的散射曲线对康普顿散射进行特殊的吸收校正,从而提高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1991年02期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 1106元素分析仪测硫方法的改进

    刘力;徐淑英;

    对1106元素分析仪的测硫方法进行了改进.用铜取代氧化铜作为反应管的填充物,制备了高效能的催化剂铜.研究了反应的最佳操作条件,对多种类型的化合物进行了测定,并对方法的准确度和线性范围进行了考察.讨论了方法的特点及局限性.

    1991年02期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 HP5970B质量选择检测器与SP3700气相色谱仪的联机应用

    柴祖明;

    介绍了SP3700气相色谱与HP5970B质量选择检测器的联机方法.分析了轻质油和异丙苯硝化产物,给出了轻质油总离子流谱图,列举了色谱峰的质谱图.用NBS 10峰谱库自动定性分析与人工定性分折轻质油的符合率达60%,说明HP5970BMSD可以成功地与毛细管色谱仪直接联机使用.

    1991年02期 66-6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 离子探针质谱计的灵敏度与检出限 Ⅱ.实验测量技术

    祝大昌;

    本文以硅中硼样品为例,介绍了深度剖析条件下测量离子探针质谱计检出限的技术,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1991年02期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 微波辅助酸消解植物样品的改进

    谢淑娟;王大宁;邹明强;刘丽;张寒琦;金钦汉;

    本文对常压下微波炉消解植物样品用的反应器作了改进,用自制的聚四氟乙烯反应罐取代聚乙烯塑料桶,选择最佳实验条件,使消解的试样量有所增加.以AAS法测定标准参考物质中的Cu、Fe、Mn、Zn、Pb、Cd,结果令人满意.

    1991年02期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 X射线能谱仪Si(Li)探头的除霜处理

    刘安生;

    具有探测超轻元素(B~5~Ne~(10))能力的X射线能谱仪,其Si(Li)探测器装有可交换式窗口.由于密封性不好,使用一定时间后探头表面会因泄漏而结霜.使探测灵敏度大大下降.通过排净杜瓦瓶中的液氮,移去探头前的超薄A1窗,利用扫描电镜电子光学柱体部分本身的真空系统,连续长时间抽真空.可起到对探头表面除霜的作用,大大减少探头对低能X射线的吸收,使总的计数率迅速恢复到正常水平.

    1991年02期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 高效液相色谱仪使用中的几个问题

    杨温夫;

    <正> 1.溶剂使用前的处理(1)液相色谱溶剂的处理是一个重要问题.溶剂中的杂质对色谱分析结果影响很大.特别是高分辨率分析和痕量分析,对溶剂纯度的要求很高.在色谱分离过程中有大量溶剂流过色谱柱,经长时间使用,溶剂中的杂质,即使是痕量杂质,可能在柱子上逐渐沉淀,使柱压升高,柱效下降,甚至不能使用.因此,在

    1991年02期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 CPT-M-12型生物医学传感器

    丁桂蓉;

    <正> 葡萄糖是临床化学常规检测(血清、全血和尿糖)项目之一,也是食品、饮料工业重要的检测项目.由武汉市仪器仪表研究所和武汉同济医科大学实验医学中心联合研制的CPT-M-12型生物医学传感器,1990年12月11日在武汉正式通过鉴定.该传感器用固定化葡萄糖氧化酶作识别器件,用酶柱法装配,

    1991年02期 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102G气相色谱仪的改进

    刘惠兴;

    <正> 102G气相色谱仪是上海分析仪器厂的早期产品,价格便宜,操作方便,比较适合中小型工厂用于生产中间控制分析.但用于农药成品生产控制分析则有欠缺之处.农药分析常需要较高的柱温、汽化温度和氢焰温度,而该色谱仪的汽化室及其分析系统又都是不锈钢材质,因此农药在其中极易产生分解,使分析结果偏离

    1991年02期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 CC-150自动血球计数仪常见故障及维修

    陈赵平;

    <正> CC-150自动血球计数仪是日本东亚株式会社生产的一种医用分析仪器.该仪器能在13秒钟内完成血常规检查中五个重要指标的测定:白细胞数值(WBC)、红细胞数值(RBC)、血色素(HGB)、血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容量(MCV).CC-150自动血球计数仪的常见故障可分

    1991年02期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 SP-3400气相色谱仪使用维修小经验

    陆吉业;

    <正> 北京分析仪器厂生产的SP-3400气相色谱仪,性能优良,自动化程度高.仪器本身具有故障自诊断程序,但有些问题仍需操作者作出分析判断.(1)仪器对电源线要求非常严格,电源插头上均注明火线(L)和零线(N).绿色或

    1991年02期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