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世福
分析了我国分析仪器事业所面临的新形势;指出了分析仪器企事业单位提高员工科技素质的重要性;介绍了若干值得重视的分析仪器技术和产品的发展方向;就应该立即着手研究、开发和应用的著于新技术、新器件和新产品提出了建议。
1999年03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4k] - 苏渝生
介绍了生物传感器在各方面的应用,讨论了发展生物传感器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对生物传感器的市场前景作了分析。
1999年03期 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k] - 肖松山,范世福,李彦芳,曹兴午,曹育爱,王毓琴
在常规医学显微镜基础上,综合运用现代光学、光电检测、计算机视觉、图像识别和图像处理等技术,研制出了精子运动参数检测系统,配合系统软件,实现了精子运动参数的定量检测。临床应用表明,该系统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较好的重复性和可靠性。
1999年03期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 陈立华,林水潮,王海燕,黄荣彬,郑兰荪
根据自己研制的激光离子源射频离子阱质谱仪的构造和工作条件,采用SIMION(6.0)程序,模拟了阱离子各种参数和工作条件对离子囚禁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在阱内充入足量(0.133Pa)的缓冲气体(氦气)对离子的囚禁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阱内的氦气通过和离子的碰撞,能有效地降低离子的动能,缩小离于在阱内的运动范围。因此,在氦气的作用下,注入阱内的离子只要达到一定的动能(>10eV),就能被有效地囚禁。初步的实验证实了模拟结果。
1999年03期 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 郭光真,陈庆灵
介绍了一种微机化氧化锆氧分析仪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该系统采用单片机进行数据采集与处理,具有功能强、精度高、成本低、易维护等特点。
1999年03期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 黄河清
介绍了一台用普通分光光度计(配有自制的简易流动式比色池)、样品收集器、双笔记录仪、恒流泵、液相色谱柱及厌氧箱等装配成的厌氧型制备液相色谱装置,主要用于棕色固氮菌固氮酶金属簇的分离纯化及定性定量分析。实验结果证明,该装置具有简单、快速、准确的特点。这台装置也可在常压下对各种蛋白质、糖类及核酸等生物大分子进行分离纯化和定性定量分析。对与该装置配套使用的自制碱性NMF蒸馏装置和MC金属簇高效浓缩装置也作了说明。
1999年03期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 王立世,杨仕平,莫金垣,卫红梅,冯建兴
采用简单的计数方式设计了定时器和计数器,用单片机系统进行控制,实现了压电晶体化学传感器频率大小的测量和频差的计算,并且将差频通过D/A转换器变换成电压信号,用以驱动记录仪。该仪器性能稳定、操作简便、价格低廉,已成功地用于二氧化硫和有机物蒸汽测定的压电石英晶体传感器的研制。
1999年03期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 金义忠,潘晓东
介绍了四川仪表九厂PS3000型过程分析成套系统及其组成部分─—AO模块化过程分析仪器系统和PP1160干法高温取样探头
1999年03期 2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 钱忠仁,王少年,晏双龙,徐晓海
介绍了一种在电化学、电分析测试中检测微电流的恒电位仪(可检测 1pA电流)。对仪器的工作原理、结构、电路组成及其特点作了描述。采用两电极或三电极工作体系,通过毛细管电泳一电化学法和色谱-电化学法分别检测了糖类化合物和铁氰化钾。
1999年03期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金义忠,张大荣
高温、高粉尘、高水分、强腐蚀性和防爆是过程气体分析中取样预处理系统设计的五大技术难题,它们既密切相关,又相对独立。哪一方面设计的不完善,都可能导致取样预处理系统的失败,进而导致在过程气体分析工程应用中的失败。本文针对为重庆特钢厂高水分气样专门设计的取样预处理系统,介绍了取样点的选择、探头的设计及其实际应用效果。
1999年03期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 高芸,刘百战,朱晓兰,时亮,陈加林,宫梅,张龙根
用精油器测定秘鲁浸膏的精油含量,用GC/MS分析了浸膏精油的化学成分,并采用GC峰面积归一化法定量,鉴定出16种化合物,其中2,6二乙基苯胺为首次发现。探讨了精油含量及其主要成分定量分析的重现性。该方法简便、快捷,适用于加工时浸膏类香料的质量监控和常规分析。
1999年03期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 谭生建,王文明,陈培让,王建社,安文
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七片中丹参酮ⅡA含量的方法。采用LUNA-C_18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86∶14),流速0,8mL/min,检测波长 270nm。丹参酮ⅡA峰与其相邻峰的分离度为3.3,理论板数为22339。对照品线性范围4.14~62.10μg/mL,相关系数为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7%。
1999年03期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 石生勋,王海岗,杨志强
研究了在 0.1~0.4mol/L KOH介质中,用高碘酸钾(作为显色剂)与银反应生成黄色络合物,摩尔吸光系数ε=1.69×10~4L/mol~(-1)cm~(-1),最大吸收波长为365nm,银的含量在0~8.0mg/L(符合比尔定律),从而建立了一种新的分光光度法,应用到相纸、定影液中银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1999年03期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 黄灵芝,陈小明
基于钴对邻菲罗啉的荧光具有熄灭的特性,建立了一种测定痕量钻的荧光分光光度法。 用该方法测定了维生素B_(12)注射液中的钻,线性范围为6~120ng/mL,检出限为3ng/mL,相对标准偏差 为1.5%(对40ng/mL的钴测定了10次)。
1999年03期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 贡献
介绍了化工工艺过程pH测量用仪器的选型原则。首先应了解被测溶液的各种参数,同时应熟悉各种工业pH计的型号、性能与类别。对选型中应注的一些细节问题也作了深入的说明。
1999年03期 4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4k] - 于洋,张宏勋
介绍了几种木材水分测量方法(炉干法、蒸馏法、滴定法和电测法)的原理及其在木材水分测量方面的应用。
1999年03期 5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k] - 邓广勇,王萍,陆泽波
讨论了CHNS元素分析仪燃烧反应管温度的设置问题。实际使用表明温度设置不宜过高,本文推荐的设置温度为950℃。在此温度下可获得很好的分析结果,并可降低燃烧反应管的破损率,延长燃烧炉使用寿命。对燃烧反应管破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方法,这些方法可使燃烧管的破损率大为降低。
1999年03期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 高兴旺,杨泽生1999年03期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 张长安1999年03期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 1999年03期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 1999年03期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 1999年03期 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 1999年03期 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本期数据